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师资队伍 > 教师信息 > 教育学系 > 正文

教育学系

伟德国际victor·1946源自教师网站信息表

fbabfc915983ab20829bd786b2ae165

姓名

胡佳新

职称

副教授

职务

研究方向

中国教育改革、教育基本理论、劳动教育

电话/邮箱

hjx90edu@163.com

个人简介

 

安徽六安人。伟德国际victor·1946源自副教授、教育学博士。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教育改革、教育基本理论、劳动教育等领域。在《教育研究》《大学教育科学》《中国教育科学》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篇,出版专著1部,参与编著《教育史学前沿研究》《小学生行为观察与指导》等6部著作和教材,主持省级项目2项,主持市厅级项目4项,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项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,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,参与市厅级课题4项。

教育经历:

1.2017.92020.12 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,教育史专业,获教育学博士学位;

2.2013.92016.6   江南大学,教育学专业,获教育学硕士学位;

3.2008.92012.6   阜阳师范学院(现为阜阳师范大学),公共事业管理(师范)专业,获管理学学士学位。

 

主讲课程

 

《教育哲学》《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》《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》《中外教育史》

 

科研项目

 

1.“多维协同视域下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”,2025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(在研);

2.“基于‘教联体’建设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”,2025年度镇江市社会科学应用研究“教育专项”课题(在研);

3.“基于“生活·实践”教育学说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机理研究”,江苏省教育科学“十四五”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(结项);

4.“‘生活·实践’视域下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融合式教学路径研究”,2023年江苏省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教育专项一般项目(结项);

5.1977年以来的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研究”,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(结项);

6.“基于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研究”,2021年江苏省镇江市社科应用研究教育专项一般项目(结项);

7.“博弈与调适: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研究(1978-2018)”,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(结项);

8.“教育理论融合与创新的‘位’与‘为’”   ,2018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(结项)。

 

论文著作

 

[1]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书写[M].福建教育出版社,2024.

[2]中小学教材插图的美育功能及其实现[J].教学与管理,2025(27).

[3]中小学项目式劳动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[J].教育评论,2025(08).

[4]胡佳新.班级管理的空间正义及其实现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,2025(19).

[5]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书写、哲学观照与实践导向[J].中国教育科学,2024(03).

[6]“身体-情感”秩序下生命教育的意涵、困境与纾解[J].宁波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,2024(04).

[7]中国教育改革的逻辑向度及其内在关系[J].中国教育科学,2022(5).

[8]中国古代师德观的本真意涵与现代诠释[J].教育探索,2022(1).

[9]从离身到具身: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转向与实施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,2021(23).

[10]力行教育史学的融通与开拓[J].中国出版,2020(9).

[11]回归生活力视域下的劳动教育[J].中国青年社会科学,2020(1).

[12]新时代背景下的立德树人[J].河北师范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,2019(2).

[13]整体教育史观的“破”与“立”[J].宁波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,2020(3)

[14]知识视域下的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融合[J].教育探索,2019(4).

[15]教育理论融合式发展的“位”与“为”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,2019(31).

[16]近年有关“一带一路”主题的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[J].大学教育科学,2018(5).

[17]知识视域下的实践育人及其意义向度[J].教育研究,2018(8).[15]积极人格特质:当代大学生逆境生存的“抗体”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,2016(12).

[18]从情感关怀到生命自觉的教师自我升华—基于关怀理论的探析[J].教育理论与实践,2016(1).

 

兼职与荣誉

 

1.中国陶行知研究会“生活·实践”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;

2.“生活·实践”教育共同体江苏中心副秘书长;

3.江苏省教育法学会理事;

4.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;

5.长江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。

 

获奖情况

 

 





 

电话:0511-88790665(院办) 0511-88791127(招生)

邮箱:jsjy@ujs.edu.cn

邮编:212013

版权所有 2025 © 伟德国际1946(源于英国·VIP认证)官方网站-Global Platform